English

中医古籍踏上电子高速路

2000-02-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于静 我有话说

今天,“网络”似乎成了“年轻人的时髦玩意儿”的代名词。然而,早在1996年,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见证之一的中医古籍就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数字化生存”。

那就是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北京市超星电子技术公司和中国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联合研制的《中国中医药光盘图书馆———针灸全录》。这套光盘收录了自先秦到1996年的针灸图书800余本,约3亿字,除了17张光盘以外,还有网络安装盘,通过该公司SSREDR浏览器,实现了《针灸全录》的网络生存。甚至在销售方式上,除了一些参与工作的研究者在业内转告同行之外,他们的购买者也是大多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教授和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王雪苔担任顾问的这套光盘,不仅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一般光盘所具有的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和易于保存的特点,还运用了先进的技术为用户服务。

这套光盘用图像方式存储,显示出来的是图书的原文,保持了原书的原貌,而且可以任意缩放显示。除了有多种检索方式之外,还可以对同一种标题检索到不同图书对此标题的多种注解,能对比阅读,是十分强大的阅读工具。最受欢迎的功能是建立脚注和眉批,读者可以在里面写上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甚至可以通过脚注和眉批检索已经读过的内容。

在谈到制作这套光盘的构想时,北京市超星公司的阙超先生说:“我们有国内最好的浏览器技术,将中医古籍制作成光盘并进军网络,满足国内外读者的需要,正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无独有偶,在1999年的第十届书市上,隆重登场的《中华医典》也是一部对中医古籍进行全面系统整理而制成的大型电子丛书。由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制作的《中华医典》,收录了民国以前中国历代医学古籍600余部、近2亿字,汇集了历代主要中医著作,其中还有罕见的孤本和抄本,几乎涵盖了至清末为止的中国医学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由中医泰斗龚沛然、邓铁涛,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博士生导师朱文锋、谭新华组成的“中医国家队”担任主审,从而保证了全书在选目、分类、点校方面的学术质量。而选入的600余部历代中医古籍也蔚为大观:本草、药性、炮炙、鉴定、方剂、及内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医案、医话、医论、综合医籍、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等经典医籍的绝大部分原著,以及校注与发挥、脉举、病原学等诊断学、气功和各类养生专著的大部分著作均囊括其中。如长达800余万字的《普济方》,名动中外的《本草纲目》等巨著均一一收录,堪称中医古籍的“梦之队”。

书中设置了书名、作者名、药名、方剂名、关键词名等多种检索方式,还有名医、名膏、名词、名药和名方等6个部分的检索。由于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书中还有美妙的音乐伴奏和赏心悦目的动画效果,能减轻人们在阅读时的疲劳。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的总编室副主任覃小惕骄傲地说:“拥有了《中华医典》就等于拥有了一个中华医学图书馆。”

中国中医学是一个对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知识宝库,在新世纪的今天,同样面临着一个如何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问题,面临着一个既要保存又要向全世界介绍和推广的问题。还记得《北京人在纽约》里阿春的丈夫将她给孩子吃的中药斥为“毒药”吗?随着中医学的发扬光大,随着中医古籍的电子化、网络化,但愿了解它的人越来越多,但愿将中药等同于毒药的老外们越来越少。

[值班总编推荐] 梅长苏吃上外卖了,影视剧的降格?

[值班总编推荐]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 ...

[值班总编推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